今天難得發想出一個具有原創性的東西,受到同事們的大力讚賞,
紛紛稱讚我終於不再是固執的心理學家了,
頓時心想:咦~原來我在大家心中是個那麼固執的人嗎?
先不談我是不是個固執的人,
就固執本身這個詞而言,一般的用法上通常帶點負面的意味,
但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心理學家勢必要有固執的那一面,
假如什麼事情都這麼容易妥協的話,那麼也沒辦法從人類的行為中抽絲剝繭的發現問題,
然後想盡辦法排除掉一切混淆變項的執行實驗,就為了固執的探討一個推測的潛在因素
所以就某方面而言,聽到同事這樣說我,我倒是一點都不會感到反感,甚至還有一種理當如此的感覺(這樣算自我感覺良好嗎?)
就我個人的看法,設計或多或少都有主觀的成分存在,就像某些設計師的風格十分獨具並強烈,
那都是因為作品摻入了他們的主觀意識,
之前的經驗告訴我,假如我做了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設計,
那接下來大概會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,
這個循環會像這樣:不愛的設計→沒動力去強化它→擺爛到due day→報告時說服不了其他人→被打搶→不情願的修改
這是一個永劫輪迴的過程,所以我蠻堅持自己負責的設計要討論到我可以接受的程度,
至少彼此要達到一個共識,否則心不甘情不願苦的可是自己,
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師在某些部分一定要有自己的堅持,但這樣一來似乎又會讓人有固執跟難搞的形象,真是兩難啊!
趁著難得被稱讚,就順便分享一下工作一年多來的心得:
1. 效果很重要
雖然我只需要管流程,但特效往往也是流程的一部份,因為他們拆解出來的流程都一樣,而決勝點就在不同的呈現型態。
2. 細節很重要
提概念時最好先去預想可能會遇到的問題,先想一下大概要怎麼解,寧願把一小部分做到很細很完整,也不要把一切都還不確定的東西端上桌,不然常常會因為解法太粗糙使得很多原本不錯的概念被埋沒掉。
先這樣吧,其他的等想到再補囉
留言列表